公司名稱:山西瀚鴻建設工程有限公司
電話:18803419933
地址:山西省綜改示范區太原陽曲經園路387號山水庭院
網址:www.lepistaresistance.com
1. 公路的建設與管理隸屬交通部門,城市道路則隸屬于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部門.
2. 城市道路的組成:(1)車行道,(2)路側帶,(3)分隔帶(4)交叉口和交通廣場(5)停車場和公交??空九_(6)道路雨水排水系統(7)其他設施
3. 城市道路的功能:1交通設施功能,2公用空間功能,3防災救災功能4城市規劃及建筑藝術功能 4. 按照道路在道路網中的地位,交通功能以及對沿線的服務功能等,城市道路應分為快速路,主干路,次干路,支路
5. 城市道路設計包括:幾何線形設計和結構構造設計 6. 城市的道路設計依據:1設計車速2設計車輛3設計小時交通量4設計年限5道路紅線
7. 通行能力:道路在一定條件下單位時間內所通過的車輛的極限數量
8. 道路紅線:是指城市道路用地分界控制線,紅線之間寬度即是道路用地范圍,亦稱道路的總寬度或規劃路幅。 9. 城市道路的施工程序:1)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2)先深后淺的原則3)先道路工程后安裝工程的原則4)先道路工程后綠化工程的原則 10. 快速路與主干路屬交通性道路;次干路兼有交通性與生活性兩重性功能并以交通功能為主;支路一般為生活性道路;快速路及主干路是路網的骨架,次干路與支路是對交通走廊的補充。 11. 城市道路網規劃原則:1快速路規劃2主干路規劃3次干路規劃4支路規劃5環路規劃6城市出入口道路規劃7交叉口規劃 12. 道路網的密度:是指單位城市用地面積內所有的各級道路的平均長度。
13. 道路網絡節點分類:立體交叉口和平面交叉口。平面交叉口又細化為全無控制交叉口,優先控制交叉口,信號控制交叉口和環形交叉口
14. 城市道路網結構形式為四種類型:方格網式,放射環式,自由式,混合式 15. 方格網式:優點是交通分散,靈活性大;缺點在于道路功能不明確,交叉口多,對角線方向的交通不便 16. 放射環式路網:有點是有利于市中心區與各分區,郊區,市區外圍相鄰各區之間的交通聯系,道路功能明確;缺點是容易將各方向交通引至市中心,造成市中心交通過于集中,交通靈活性不如方格網式路網 17. 自由式路網:有點是不拘一格,充分結合自然地形,線形生動活潑,對環境和景觀破壞較少,節約工程造價;缺點再與繞行距離較大,不規則街坊多,建筑用地較分散。 18. 城市道路的組成:1車行道2機動車道3飛機動車道4人行道5分隔帶綠化帶
19. 城市道路橫斷面布置的四種基本形式:1單幅路斷面2雙幅路斷面3三幅路斷面4四幅路段面 20. 四種基本道路橫斷面形式的使用效果及適用條件:單幅路適用于道路紅線寬度較窄、非機動車輛不多、機動車交通量不大、混合形式四條車道已能滿足交通量要求的路段,在用地困難、拆遷量較大的地段和出入門較多繁華道路上優先考慮2雙幅路:適用于郊區機動車多、非機動車較少或城市對車速要求高的道路,兩塊板將對向車流分開,減少性車干擾,有利于夜間行車。3三幅路:適用于道路紅線寬度較寬、非機動車多、機動車交通量大、混合
形式的四車道已不能滿足交通要求、車速要求高級考慮分期修建的主要干道4四幅路:適用于快速路或近郊區過境道路
21. 設計小時交通量:是指單位時間內通過道路某一斷面的車輛數,它是確定道路車道數、車行道寬度和橫斷組成主要依據。 22. 路段通行能力分為基本通行能力、可能通行能力和設計通行能力
23. 車頭間距:指在一條車道上連續行駛的車流中,跟隨運行的前后相鄰兩車的間隔距離,及從前車前端到后車前端的間隔距離。用距離表示的是車頭間距;用時間表示的是車頭時距
24. 車身寬度:一般采用貨車2.5米,大客車及公共汽車2.6米,小客車2米
25. 車道的寬度與道路功能、車道位置、車道上行駛車輛的類型有關。 26. 路拱:車行道路拱的形狀,一般采用雙向坡面,由路中央向兩邊傾斜形成路拱。拱頂到街溝底的高度稱為路拱度。路拱度的基本形式有拋物線形、直線形和折線形。 27. 路拱橫坡度:為了排水的需要,車行道應做成具有一定橫坡度的路拱,稱為路拱橫坡度。路拱橫坡度的確定,應以有力于路面排水順暢和保證行車安全、平穩為原則。 28. 在確定路拱的平均坡度時,應考慮的因素:1橫向排水2道路縱坡3車行道寬度4車速
29. 分車帶:是指在多幅路上,用于分隔車輛,沿道路縱向設置的帶狀非行車部分,有活動式和固定式兩種。
30. 路側帶:是指行車道最外側緣石至帶路紅線間的范圍,一般道路兩側分別設有路測帶,路側帶的寬度應根據城市道路類別、功能設計行人交通來那個、綠化、沿街建筑物及布設公共設施要求來確定,通過包括人行道、設施帶和綠化帶。 31. 綠化帶:道路綠化帶包括路側帶、分隔帶、立體交叉、廣場、停車場以及道路用地范圍內的邊角空地等處的綠化。
32. 路側帶總寬度:路側帶包括人行道 、設施帶、綠化帶三部分其寬度就是這三部分之和。 33. 定線:是指在道路規劃線起終點之間選定一條技術上可行、經濟上合理,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線的工作, 34. 平面線形的三要素:1緩和曲線2直線3圓曲線 35. 緩和曲線的作用:1. 通過曲率的逐漸變化,適應車輛轉向行駛軌跡及路線的順暢,以構成美觀及視覺協調的最佳線形2. 使離心加速度逐漸變化,不致產生側向沖擊3. 緩和、超高、加寬作為超高和加寬變化的過度段,以減少行車震蕩。
36. “平順”包括的兩方面含義:1. 道路線形要保持順直,不要彎彎曲曲2車輛能以平穩或比較平穩的車速行駛 37. 超高:在彎道設計時,當采用的圓曲線半徑在極限最小半徑與不設超高最小半徑之間時,常將外側車道升高,構成與內側車道同坡度的單向橫坡斷面。 38. 加寬:車輛在曲線上占據的寬度比在直線上行駛時大,為保證行駛車輛在轉彎中不影響相鄰車道車輛的行駛,應在圓曲線內側加寬。 39. 平面線形常見組合形式:1長直線—短曲線2長直線—長曲線3長曲線—短直線4連續的曲線
40. 地面線:在道路縱斷面圖上,表示原地面的高程線 41. 設計線:在道路縱斷面圖上,表示道路設計高程的線。
42. 施工高度:設計線上各點的高程與地面線上各對應點的高程只
差。施工高度的大小說明在道路縱斷面上需要填土的高度或挖土的深度,(+)需填土(-)需挖土,凡縱斷面上設計線與地面線的相交點表示該處無需填挖要求
43. 試定坡度(拉坡):標定個高程點控制點后,根據行車要求和有關技術規定,先試定設計線,俗稱拉坡。
44. 城市道路縱斷面設計的一般原則:(1)縱斷面設計應參照城市規劃控制高程,并適應臨街建筑立面布置。(2為保證行車安全、舒適、縱坡宜平順、視覺連續起伏不宜頻繁。(3山區道路及新建道路的縱斷面設計、應綜合考慮土石方平衡、汽車運營經濟效益等、合理確定路面設計高程。(4)縱斷面設計應對沿線地形、地下管線、地質、水文綜合考慮。
45. 縱斷面設計的主要內容:(1)確定道路縱坡大?。?)確定邊坡點的位置、高程、豎曲線半徑、形狀,進行幾何要素 計算(3繪制道路縱斷面圖
46. 縱斷面圖由上下 兩部分 組成,上部主要用來繪制地面線合縱坡設計線 ,同時也用以標注豎曲線及要素;下部主要用來填寫有關內容
47. 縱斷面的設計指標主要包括 :坡度、坡長、和 豎曲線要素
48. 最大縱坡:指縱坡設計時個及道路允許采用的最大坡度值。作用:直接影響現行的長短、道路的行車使用質量、運輸成本以及道路建設投資高低
49. 合成坡度指路線縱坡與彎道超高橫坡或路拱橫坡的矢量和 50. 平均縱坡是指路段高差與水平距離之比
51. 豎曲線:在縱斷面設計線的變坡點處,為了保證行車安全、舒適以及 視距的需要,緩和縱坡折線而設計的曲線 52. 設計豎曲線的主要作用;(1確??v向行車視距(2緩和縱向變坡點處行車產生的沖擊作用(3將豎曲線與平曲線恰當結合 、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車的視線 誘導以及舒適感 53. 平縱線形組合應滿足的要求(1)應相互對應,且平曲線稍長于豎曲線。(2)大小應保持均衡) 54. 常見的平面交叉口形式:十字形、T 形、Y 形、X 形、錯位交叉口、多路交叉口。
55. 平面交路口可分為三大類:信號控制交叉口、無信號控制交叉口、環形交叉口 56. 交叉口的交通特征點:1. 分流點(分叉點):同一行駛方向的車輛向不同方向分開的地點。對交通的影響:車流由一股分成兩股,車輛在駛出車隊前要減速判斷駛出的可能性,給后續車輛造成通行障礙。2. 合流點(匯合點):來自不同行駛方向的車輛以較小的角度(小于90度)向同一方向匯合的地點。影響:來自不同方向的車輛相互插入會對原有車流造成影響。3. 沖突點(交叉點):來自不同行駛方向的車輛以較大的角度(大于90度)相互交叉的地點。影響:車輛容易造成碰撞,左轉與直行、直行與直行、左轉與左轉車輛都會產生沖突點。對交通影響程度最大的是沖突點,其次合流點,再次分流點 57. 減少和消除沖突點的方法:1. 在交叉口安裝信號燈,進行交通管制2. 渠化交通3. 做立體交叉 58. 視距三角形的繪制:1. 確定停車視距S 停(由反應距離,制動距離、安全距離三部分組成)2. 根據交叉口的具體情況,找出行車可能的最危險沖突點3. 從最危險沖突點向后沿行車軌跡各量取停車視距S 停4. 連接停車視距末端,在三條線構成的視距三角形范圍內,不準有任何障礙物存在。
59. 交叉口拓寬設計主要解決拓寬車道的設計條件、設置方法以及長度計算三個問題
60. 進口道長度La 由展寬漸變段長度ld 與展寬段長度ls 組成。
61. 漸變長度Ld=V.W 62. 環形交叉口的優缺點:優點:1. 節約時間2啟動節省燃料 減少對環境的污染3減少交通事故,提高了行車安全性4交通組織方便5中心島綠環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 缺點:1占地面積大對舊城改建較難實現2增加車流繞道行駛距離3車輛在環島行駛受到交織限制通行能力不大4工廠造價高
63. 環形交叉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:確定中心島的形狀和環道的車道布置和寬度以及進出口設計等方面。
64. 交織角:進環車輛的軌跡與出環車輛的軌跡相交的交角稱為交織角。交織角的大小取決于環道的寬度和交織長度一般控制在20—30度之間為宜最大值不能超過40 度
65. “環道優先”條件下,交織段的設計通行能力 :環道優先原則,即行駛在環道上的車輛可以優先通行,進入環島的車輛讓路給環道上的車輛,等候間隙駛進環道
66. 交叉口立面設計一般采用三種方法:方格網法、設計等高線法和方格網設計等高線法 67. 路脊線:所謂的路脊線及是路拱定點的連線。路脊線位置的選定合理與否,將他直接影響交叉口上的排水,行車和立面的協調。選定路脊時,既要考慮行車平順,又要考慮整個交叉口的均衡美觀排水通暢。
68. 立體交叉按上,下位置及結構形式不同可分為:下穿式和上跨式 69. 立體交叉按有無匝道連接、下道路,又可分為分離式和互通式兩種 70. 匝道:是相交道路問互相連接的連接道,主要供轉彎車輛行駛使用
71. 匝道通常有三部分組成:1離開原線的駛出道口2匝道經行的路段3匯入另一路線的駛入道口 72. 引道中心線定線:引導定線的位置和方向一般應符合道路規劃中心線位置,并與現有道路連接 73. 匝道的幾何分類:直接型(DD 型)半直接型(DS 型)3小環道(L 型)4環道
74. 變速車道一般分為平行式變速車道和直接式變速車道 75. 車輛停車場的性質分類:1機動停車場2非機動停車場;按服務對象分類:專用停車場2公用停車場
76. 樞紐點:為了方便乘客,各條線路站點常設的比較集中,相互緊密配合,這種站點稱為樞紐點 77. 緣石坡道:1單面坡緣石坡道2三面坡緣石坡道 78. 道路照明應滿足平均亮度、亮度均勻度和眩光限制三線主要指標 79. 照明裝置的基本形式:1單側布置2交錯布置3對稱布置4橫向懸索式布置5中心對稱布置 80. 高桿照明通常是指燈具的安裝高度等于或大于20米的照明 81. 雨水排水系統的類型:1明溝系統2暗管系統(由街溝、雨水口、連接支管、主干管、檢查井出水口等部分組成)3混合式系統
82. 雨水管渠系統布置的原則:1充分利用地形,就近排入天然水體2盡量避免設置雨水泵站3結合城市規劃布置雨水管道4合理布置出水口
83. 管道的埋深:管道內壁底到地面的距離。管道的覆土厚度:管道外壁頂部到地面的距離。
84. 雨水口:包括進水篦、井身、連接管??煞譃槠绞?、立式和聯合式 85. 徑流系數: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只有一部分沿地面流入雨水管道,這部分雨水稱為徑流量。徑流量與全部將于量之比稱為徑流系數 86. 排水管道一般采用混凝土、鋼筋混凝土和鑄鐵排水管道一般采用混凝土、鋼筋混凝土和鑄鐵
87. 城市道路施工的依據:1設計圖紙2施工驗收規范、規程和質量檢驗評定標準3施工組織設計
88. 路基土石方工程包括填筑路堤、開挖路、路基壓實、路基修整、特殊路基土的處理、石方路基爆破、路基施工排水、路基防護與加固等
89. 機動車交通組織:設置專用車道、左轉彎車輛交通組織(設置專用左轉車道。實行交通管制,在規定時間內不準左轉。變左轉為右轉)、渠化交通組織、調正交通組織
90. 高乘載率專用車道簡稱HOV 專用車道,也是交通組織方式的一種,就是在特定的時間段內,即主要為乘員高峰期間,只允許多乘客車輛專用的車道。
91. 平面線形設計方法概述:積木法、基本模式法、擬合法
92. 最小縱坡大于等于0.3%,如小于,應設置鋸齒形街溝。 7、土質路堤的填筑方法有三種:1分層填筑法(水平、縱向)2豎向填筑法3混合填筑法8、土方路塹開挖的施工方法:橫挖法、縱挖法(分層、分段、通道)、混合式開挖法9. 步行系統:人行道、橫道、天橋、地道1、土方機械:推土、挖掘、平地機2、排水體制的分類:合流制(直排式、截流式)分流式(完全、不完全)3、路基邊樁放樣:圖解法、解析法、漸近法4、路基邊坡放樣:竹竿麻繩法、坡度板法